蚊都怕咗你,怎樣才能不讓寶寶俾蚊咬?

蚊咬到又紅又腫,怎樣才能不讓嬰兒俾蚊咬?

立夏過後,天氣逐漸變得炎熱,蚊蟲也到了一年中最活躍的季節,花露水和蚊香等物品是大家防止蚊蟲的利器。全家出遊的時候,父母會在小朋友的身體上噴灑防蚊液,認為只要有噴,就不需擔心被蚊咬,而睡覺時點蚊香,就可以一夜好眠?

其實,仔細想想,防蚊液是否因為含有些微的毒性,以至於蚊子不敢靠近呢?防蚊液算是一種低毒性的東西,累積在體內,很有可能一次爆發。沒想到吧,我們最常用的東西竟然是埋藏在身邊的殺手!那麼讓我們看看,到底防蚊液中含有哪些有害成分呢?

市售防蚊液的主成分diethyltoluamide(deet)(待乙妥)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,也是殺蟲劑的一種。待乙妥的副作用為皮膚使用待乙妥後出現皮膚炎、過敏反應,以及待乙妥被皮膚吸收後,於體內所產生的神經、心臟血管方面的毒性,還有誤服待乙妥可以致死。而傳統蚊香是以木屑,加上燃燒劑、助燃劑、除蟲菊酯,點燃後會產生環芳香烴物質,比殺蟲劑還毒,會致癌。

另外,防蚊液要注意正確的使用方式,才能真正避免被蚊蟲襲擊。建議先仔細詳閱包裝上的使用說明,除了輕輕噴灑在沒有被衣物覆蓋的肌膚上,臉部使用時,應該先噴在手掌再塗抹,避開傷口或眼、鼻、口等黏膜部位;若是有使用防曬乳,建議先擦上防曬產品後,間隔15至20分鐘左右,再擦上防蚊液,以防皮膚過敏與不適。由於下雨、流汗或溫度較高時,防蚊液容易流失,因此每4小時需補擦一次,才能完整保護肌膚不被叮咬。

如果是使用蚊香,建議可將蚊香擺在大門外,並打開電扇,從屋內往外吹,盡量不要讓煙跑進屋內,以免毒氣在室內空氣中循環,侵害呼吸道。

居家環境中容易滋生蚊蟲的地點,莫過於有不流動水的地方,例如盆栽底下的積水處、浴室中的排水孔或水槽等等。因現在大多都是U字型的水管,蚊蟲易在水管裡滋生,等到成蟲後由水管中飛進住家,所以不僅居家環境要保持乾淨,對於那些排水孔,我們不需用到時,可用棉花或是衛生紙塞住,避免蚊蟲飛入家中。

因此,若要使用防蚊液,記得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,可改塗抹在衣服靠近皮膚的地方,例如領口、袖口、裙擺、褲管緣等,減少與皮膚直接的接觸。另外,選購時也要留意待乙妥的總含量,最好不要超過10%。

作為消費者,為了你自己身體的安危,請謹慎選擇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