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🛍️ 購物滿 $300 即享SF免運費 ✨

入冬太乾燥容易流鼻血 點算好?

入冬太乾燥容易流鼻血 點算好?

冬季流鼻血原因 緊急處理 預防方法

冬季流鼻血看似小事,卻可能困擾不少人。氣溫驟降、空氣濕度驟降至30%以下時,鼻腔黏膜水分流失加速,變得乾燥脆弱,微小血管容易破裂出血。兒童(鼻黏膜更嬌嫩)和老年人(血管彈性下降)尤其多見。其實,掌握科學的預防措施和緊急處理技巧,能有效減少流鼻血的頻率和嚴重程度。

流鼻血背後的生理機制與常見原因

鼻腔內側黏膜下分布着大量「易出血區」(又稱Kiesselbach區),這裡的血管密集且位置表淺,僅被薄薄的黏膜覆蓋,就像「暴露在外的水管」,稍有刺激就可能破裂。冬季流鼻血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:

1. 環境與行為因素

  • 空氣濕度<40%時,黏膜水分蒸發速度是平時的2-3倍,導致血管彈性下降
  • 挖鼻、用力擤鼻等動作易損傷黏膜(指甲硬度是鼻黏膜的50倍以上)
  • 冷風直吹鼻腔,會刺激血管收縮後突然擴張,增加破裂風險

2. 身體狀況與疾病因素

  • 鼻敏感或鼻炎患者:炎症導致黏膜充血腫脹,血管更易破裂
  • 高血壓患者:血壓波動(尤其清晨)可能引發較大量出血
  • 凝血功能異常(如血小板減少):即使輕微損傷也難以止血

分人群預防策略:從環境到個人護理

1. 室內環境調控(適合所有人)

  • 使用加濕器維持濕度40%-60%(過高易滋生黴菌,建議配備濕度計)
  • 開暖氣時在旁放置淺水盆,自然蒸發補充濕度(比加濕器更節能)
  • 每周用溫水清洗鼻腔內分泌物(可用生理鹽水噴霧,避免劇烈沖洗)

2. 鼻腔護理技巧(針對乾燥敏感者)

  • 每日早晚用無菌棉球蘸取醫用凡士林,均勻塗抹鼻腔前端(避開深部以免誤吸)
  • 選擇含鹽量0.9%的生理鹽水鼻腔噴霧,每次每側2-3噴,保持黏膜濕潤
  • 兒童可使用嬰兒專用潤鼻凝膠,避免成人凡士林誤入呼吸道

3. 高危人群特別注意

  • 高血壓患者:每日定時測量血壓,避免清晨劇烈活動(此時血壓易達高峰)
  • 鼻敏感者:遠離塵螨、花粉等致敏原,減少鼻塞時的用力擤鼻動作
  • 兒童:剪短指甲並告誡勿挖鼻,可用玩具轉移注意力避免無意識揉鼻

4. 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

  • 每日飲水1500-2000ml,保持身體水分充足(黏膜含水量與體液直接相關)
  • 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(柑橘、奇異果)和維生素K(菠菜、羽衣甘藍),幫助維持血管健康
  • 戒煙(香煙會減少鼻腔黏液分泌,加重乾燥)

流鼻血緊急處理:步驟拆解與常見誤區

正確處理四步法(黃金20分鐘)

  1. 保持姿勢:坐直身體,頭部輕微向前傾(約15°),讓血液自然流出而非吞入胃中(避免刺激嘔吐)
  2. 加壓止血: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(即鼻孔外側的軟骨部分),持續施加穩定壓力5-10分鐘(中途勿鬆開查看,以免中斷凝血)
  3. 冷卻血管:用冰袋(裹毛巾避免凍傷)敷鼻樑上方,通過血管收縮幫助止血(每次敷1-2分鐘,間隔30秒再重複)
  4. 事後護理:止血後12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、熱飲、挖鼻或用力擤鼻,以防再次出血

必須避免的錯誤做法

  • 頭部向後仰:會導致血液流入喉嚨,可能引起嗆咳或嘔吐,且無法真正止血
  • 用紙團塞鼻孔:粗糙紙張會加重黏膜損傷,且壓力不均反而延緩凝血
  • 止血後立即洗熱水澡:熱水會使血管擴張,增加再次出血風險

這些情況必須就醫!

  • 流鼻血超過20分鐘,按標準方法仍無法止血
  • 一周內反覆出血3次以上,或出血量逐次增多
  • 同時伴有頭痛、視力模糊、血壓驟升(高血壓患者)
  • 鼻出血伴隨皮膚瘀斑、牙齦出血(可能提示凝血異常)
  • 外傷後出現鼻出血(可能合併鼻骨骨折或顱底損傷)

冬季流鼻血多與黏膜乾燥有關,屬於可預防的常見問題。通過調控室內濕度、堅持鼻腔護理、矯正不良習慣,能顯著降低發生頻率。面對突發鼻出血,保持冷靜並採取正確的加壓止血法至關重要,同時要警惕需要就醫的危險信號。記住:鼻腔健康是呼吸道防線的第一道關口,細心呵護才能平安度過乾燥冬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