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🛍️ 購物滿 $300 即享SF免運費 ✨

蚊都怕咗你,怎樣才能不讓寶寶俾蚊咬?

防蚊產品安全指南:成分與正確使用方法

防蚊產品成分 安全使用方法 物理防蚊措施

夏季蚊蟲活躍,防蚊產品成為家庭必備。但防蚊液、蚊香等產品若使用不當,可能引發皮膚刺激、呼吸道不適等問題,尤其是對嬰幼兒和孕婦等敏感人群。科學認識防蚊成分的安全性,掌握正確使用方法,才能在驅蚊的同時保障健康。

本文將詳解常見防蚊產品的成分風險、分人群使用規範,以及結合物理防護的綜合防蚊方案。

一、常見防蚊成分解析(安全性與適用場景)

市售防蚊產品的核心成分各有優缺點,需根據年齡、使用場景選擇:

  • 避蚊胺(DEET,待乙妥)
    - 特性:應用最廣的化學驅蚊成分,濃度越高防護時間越長(10%約維持2小時,30%可達6小時)
    - 風險:濃度>30%可能引起皮膚紅腫、過敏;誤食或大量接觸可能影響神經系統(極少見)
    - 建議:成人選用≤30%濃度;2個月以上嬰兒可使用≤10%濃度,每日不超1次
  • 派卡瑞丁(Picaridin)
    - 特性:驅蚊效果與DEET相當,但刺激性更低,對皮膚友好
    - 風險:少數人可能出現輕微皮膚發癢
    - 建議:適合兒童、孕婦及敏感肌膚,推薦濃度5%-20%
  • 氯菊酯(Permethrin)
    - 特性:殺蟲而非驅蚊,常用於處理衣物、蚊帳,對蚊蟲接觸後致死
    - 風險:直接接觸皮膚可能引起灼熱感,不可用於皮膚噴塗
    - 建議:僅用於衣物、蚊帳浸泡(晾乾後再接觸皮膚),嬰兒衣物慎用
  • 傳統蚊香成分(除蟲菊酯+燃燒劑)
    - 特性:燃燒釋放殺蟲成分,驅蚊範圍廣
    - 風險:燃燒產生的多環芳烴、甲醛等物質,長期密閉使用可能刺激呼吸道,增加肺癌風險
    - 建議:優選電蚊香液(無燃燒產物),其有效成分為擬除蟲菊酯,安全性更高

二、分類防蚊產品正確使用指南

防蚊液(噴霧/乳液)

  • 使用前先在手腕內側測試24小時,無紅腫再大面積使用
  • 臉部需先噴在掌心,再輕輕拍塗(避開眼、鼻、口及傷口);兒童由成人代塗
  • 與防曬乳使用間隔15-20分鐘(先防曬後防蚊),避免成分相互反應
  • 出汗、游泳或擦拭後需補塗,一般每4-6小時1次;睡前需用肥皂水清洗掉

蚊香/電蚊香

  • 傳統蚊香需放置在通風處,離人體至少1.5米,睡前1小時點燃,睡時關閉並開窗通風
  • 電蚊香液/片需放在上風處(如床頭上方),使用面積不超過15㎡,連續使用不超8小時
  • 孕婦、哮喘患者及嬰兒房間避免使用,建議改用物理防護

防蚊貼/手環

  • 主要成分為植物精油(如檸檬桉油),防護範圍有限(約30cm內),適合輔助防蚊
  • 需2-4小時更換1次,避免嬰兒啃咬(可能含有刺激性精油)

三、特殊人群防蚊注意事項

  • 嬰兒(0-2歲)
    - 2個月以下禁用化學防蚊產品,建議使用紗窗、蚊帳(網眼≤1.2mm)
    - 2-12個月可選10%以下濃度派卡瑞丁,僅塗抹在衣物覆蓋不到的部位(如手背、腳背),每日1次為限
  • 孕婦
    - 優選物理防護,必要時使用20%以下派卡瑞丁或10%以下DEET,避免腹部直接塗抹
    - 禁用傳統蚊香及高濃度氯菊酯產品
  • 過敏體質/哮喘患者
    - 避免使用含香精的防蚊液及燃燒型蚊香
    - 選擇無香型派卡瑞丁產品,使用前做過敏測試

四、居家環境物理防蚊措施(減少依賴化學產品)

  • 清除滋生地:每周清理盆栽托盤、花瓶等積水(蚊子幼蟲在積水中繁殖);U型排水管定期倒入熱水(60℃以上)殺滅幼蟲,不用時用蓋子封閉
  • 物理阻隔:安裝紗窗(定期檢查是否破損),夜間睡覺使用蚊帳(嬰兒床蚊帳需緊貼床沿,避免縫隙)
  • 環境驅蚊:戶外陽台種植驅蚊植物(如薄荷、檸檬草、羅勒);室內使用捕蚊燈(放置在1.5米高度,睡前開啟,遠離人體)
  • 個人防護:黃昏、黎明等蚊子活躍時段減少戶外活動;外出穿淺色長袖衣褲(蚊子對深色更敏感),褲腳扎緊

五、防蚊產品選購要點

  • 查看成分標示:優先選擇標註具體成分及濃度的產品,避免「複方驅蚊劑」等模糊標示
  • 兒童產品認證:選擇有「嬰幼兒適用」標註的防蚊液(通常派卡瑞丁成分更合適)
  • 蚊香選型:電蚊香液>電蚊香片>傳統盤式蚊香,優選標註「低毒」「環保」的正規品牌
  • 注意保質期:化學防蚊液開封後建議6個月內用完,避免長期存放導致成分變質

防蚊的核心是「合理防護而非絕對滅蚊」。選擇防蚊產品時,需根據年齡、體質挑選合適成分,避免盲目追求高濃度;同時結合環境清理、物理阻隔等措施,減少化學產品依賴。對於嬰幼兒、孕婦等敏感人群,物理防護永遠是首選。正確認識成分風險,科學使用防蚊工具,才能在驅蚊的同時守住健康底線。